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鹧鸪菜

鹧鸪菜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鹧鸪菜

药材名称鹧鸪菜

拼音Zhè Gū Cài

别名蛔虫菜、乌菜、石疤(《中国经济海藻志》)。

出处《纲目拾遗》

来源为红叶藻科植物美舌藻藻体。4~9月采收,洗净,除去杂质,鲜用或晒干用。

原形态藻体丛生,长1~4厘米,紫色(干燥后黑色),叶状,扁平而窄细,不规则的叉状分歧,常自腹面的分歧点生出假根,借以附着于岩石上。节间为窄长椭圆形,节部缢缩。叶片的中央部位有长轴细胞,延伸至顶端,形成明显的中肋。中肋的分歧点常生出一些次生副枝。四分孢于囊集生于枝的上部。囊果球形,生于体上部腹面的中肋上。成熟期春、夏间。

繁生于温暖地区河口附近的中、高潮带的岩石上、防波堤以及红树皮的荫面。

生境分部我国广东、福建、浙江沿海均有分布。

化学成分全藻含L-α-海人草酸与一种甙"海人草素";尚分离出甾醇,主要为胆甾醇。

药理作用①驱蛔作用

美舌藻煎剂在玻皿内可杀死蚯蚓,能使蛔虫(猪或人的)先兴奋后抑制;用蛔虫活动描记法,5%美舌藻生理盐水溶液,可使猪蛔虫抑制乃至麻痹;成人或儿童服用美舌藻煎液,多数在次晨排出蛔虫,驱蛔率高者可达80%,但虫卵转阴率很低(约20%)。驱蛔有效成分为水溶性物质,持久的高热可致部分破坏,甚或失效,干品久贮,也可降低药效。海人草酸驱蛔的阴转率也不高,单用(10~50毫克顿服)时大约为50%;如与山道年合用(两者比例为山道年100毫克,海人草酸5~10毫克),效果较好。

②其他作用

水浸浓缩液虽能抑制离体蛙心,但对离体兔心、在位犬心、大鼠下肢灌流皆无显著影响;麻醉犬静脉注射时,血压亦有些下降,但有快速耐受性,它能兴奋离体兔肠,引起节律性,甚至强直性的收缩,这可能与临床上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的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等有关。

③杀蝇作用

用发霉后的美舌藻效力较强,认为可能是发霉后变质产物或霉菌所致,但所用蝇数较少,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
毒性美舌藻煎液给小鼠灌胃,毒性很低。对其他实验室动物亦几乎无毒。人服用时副作用亦少见,偶有轻微腹泻、恶心、短暂头晕等。

功能主治《纲目拾遗》:"疗小儿腹中虫积,食之即下。"

临床应用驱蛔:据1000余例的观察,排虫总有效率约为84~88%。其中60%以上的病例在服药后24小时内排出蛔虫,最早为3~6小时,最迟达3~5天。排虫次数1~5次不等。排出虫数最少1条,最多达114条,多数在1~10条之间。据部分病例观察,服药后虽有虫体排出,但一般不能完全排尽。曾对93例在服药后3周复查大便,结果均有蛔虫卵,但数目较治疗前减少。因此认为服药1次不能达到根治目的。根据排出虫体有死有活的情况,认为本品既有驱虫又有杀虫的作用,可能当药量少时仅使蛔虫遭受刺激而被驱出,但当药量较多,作用时间较长时即起杀虫作用。或认为当蛔虫受药物刺激后先起兴奋性扰动,后渐呈麻痹状态以致死亡。小孩肠道敏感性较高,在蛔虫受刺激起兴奋性乱动时,增强了肠道腺体分泌,从而促进了肠蠕动,致使蛔虫在短期内排出体外,所以在12岁以下儿童排出的蛔虫多数是活的,且大多数在24小时排出;年龄较大者由于大脑皮层抑制性增强,排粪渐趋定时,每日大便次数减少,这样蛔虫在肠道较久,有机会与药液保持长时间的接触,故排虫多在服药3日后,排出的虫体多数是死的,有的虫体表皮有破烂现象。用法:㈠干鹧鸪菜500克,水煎3次,滤液混合浓缩成500毫升。2~5岁每次5毫升,6~10岁10毫升,11~15岁15毫升,16岁以上20毫升。于当晚临睡前和次日早饭前,或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服1次。㈡取新鲜美舌藻洗净,加盐、油调味炒作菜肴,或和鸡蛋炒食;亦可将其烘干研粉,与面粉和匀制成饼干服用。剂量:成人每次4两,8~16岁3两,4~8岁2两,1~4岁1两(均为鲜品)。个别病例仅服1两亦起作用,成人服2两驱出蛔虫者亦不少见。副作用:少数有腹部不适、腹痛、腹泻,呕吐、食欲不振及头晕。一般均较轻微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鹧鸪菜

药材名称鹧鸪菜

拼音Zhè Gū Cài

英文名Zhegucai

别名美舌藻、岩头菜、岩衣、竹环菜、提藻、鲁堤菜、乌菜、驱虫菜、蛔虫菜、石疤

出处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《漳浦县志》:鹏鸽菜,生海石中。散碎,色微黑,小儿食之能下腹中虫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红叶藻科植物美舌藻的藻体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oglossa leprieurii (Mont。) J. Ag.[Delesseria leprieurii Mont.]

采收和储藏:4-9月采收,洗净,除去杂质,鲜用或晒干用。

原形态藻体暗紫色,干 后黑色,薄膜质,匍匐丛生,高1-4cm,宽约1mm,叶状,扁平而窄细,二叉式分枝,枝节间狭长,节间有些缢缩,叶片中肋明显,延伸及顶,末端分叉,舌状披针形,中肋的分枝处常有次生副枝,其腹面有时生出假根状固着器。四分孢子囊四面锥形,沿中肋向两边集生。囊果圆球形,生于分枝上部及中肋腹面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高、中潮带的泥沙石上,尤其是海口附近的低盐度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等沿海。

栽培生长于温暖的河口的岩石上。野生,不能种植。

性状性状鉴别 藻体黑色,扁平,叶状,长1-4cm;具有不规则叉状分枝,节间狭长,类圆形,节部缢缩。叶片中央有明显的中肋;中肋分枝点常有次生副枝,有时生出毛状根。膜质。气腥,味咸。

化学成分含α-海人草酸(α-kainic acid)及多种游离氨基酸。

药理作用1.驱蛔作用:美舌藻煎剂在玻皿内可杀死蚯蚓,能使蛔虫(猪或人的)先兴奋后抑制;用蛔虫活动描记法,5%美舌藻生理盐水溶液,可使猪蛔虫抑制乃至麻痹;成人或儿童服用美舌藻煎液,多数在次晨排出蛔虫,驱蛔率高者可达80%,但虫卵转阴率很低(约20%)。驱蛔有效成分为水溶性物质,持久的高热可致部分破坏,甚或失效,干品久贮,也可降低药效。海人草酸驱蛔的阴转率也不高,单用(10-50mg顿服)时大约为50%;如与山道年合用(两者比例为山道年100mg,海人草酸5-10mg),效果较好。

2.其他作用:水浸浓缩液虽能抑制离体蛙心,但对离体兔心、在位犬心、大鼠下胶灌流皆无显着影响;麻醉犬静脉注射时,血压亦有些下降,但有快速耐受性,它能兴奋离体兔肠,引起节律性,甚至强直性的收缩,这可能与临床上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的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等有关。

3.杀蝇作用:用发霉后的美舌藻效力较强,认为可能是发霉后变质产物或霉菌所致,但所用蝇数较少,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
毒性美舌藻煎液给小鼠灌胃,毒性很低。对其他实验室动物亦几乎无毒。人服用时副作用亦少见,偶有轻微腹泻、恶心、短暂头晕等。

鉴别1.取鹧鸪菜适量,经过粗提,得海人草酸粗品(1-2mg),加入1-2ml 0.2%香草醛丙酮溶液,于水浴上加热,挥去丙酮,残渣加2ml 1%氢氧化钠乙醇液,显橙色。(海人草酸反应)。

2.取粗提物的甲醇溶液,点于滤纸上,喷以0.2%吲哚醌丙酮溶液,70℃加温后呈橙色。(海人草酸反应)

炮制去掉泥土,洗净。切制:除去杂质,晒干备用。

性味咸;平

归经肾;大肠经

功能主治驱虫杀虫。主蛔虫病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鲜品30-60g;小儿酌减;或干品研末。当晚临睡前和次晨空腹两次分服。

注意凡低血压,孕妇慎用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鲤鱼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鲤鱼脂药材名称鲤鱼脂拼音Lǐ Yú Zhī出处《实疗本草》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脂肪。化学成分市品鲤鱼l市斤含脂肪15.8克,即3.16%。鲤脂稍有绿黄色萤光,略有旋旋旋旋旋光

  • 雷公橘

    药材名称雷公橘拼音Léi Gōnɡ Jú来源药材基源:为白花菜科植物雷公橘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pporis membranifolia Kurz.[C.viminea Hcok.f.et T

  • 野桂皮

    药材名称野桂皮拼音Yě Guì Pí来源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华南桂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nnamomum austrosinense H.T.Chang[C.chingii Metc.]采收

  • 蜡瓣花根

    药材名称蜡瓣花根拼音Là Bàn Huā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金缕梅科植物中华蜡瓣花的根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.采收和储藏:根皮夏季采挖,刮去

  • 金橘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橘药材名称金橘拼音Jīn Jú别名金枣、牛奶橘来源芸香科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 (Lour.)Swingle,以根、果实入药。生境分部南部地区。性

  • 鹦哥花藤

    药材名称鹦哥花藤别名老鸦花藤来源豆科鹦哥花藤Mucuna wangiana Hu,以茎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涩,微温。功能主治舒筋活络。主治月经不调,小儿麻痹后遗症。用法用量3~5钱。摘录《全国中草

  • 慈竹笋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笋药材名称慈竹笋拼音Cí Zhú Sǔn出处《分类草药性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。功能主治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烧灰研细,搽小儿肥疮。"②《

  • 野料豆

    药材名称野料豆拼音Yě Liào Dòu别名零乌豆、马料豆(《本草汇言》),细黑豆、稽豆、料豆(《本经逢原》),马豆(《本草经解》)。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崂豆的种子。秋季

  • 锯鲨翅

    药材名称锯鲨翅拼音Jù Shā Chì来源药材基源:为锯鳐科动物尖齿锯鳐的鳍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捞,捕杀后,将鳍割下,晒干。原

  • 戟形石韦

    药材名称戟形石韦别名大叶下红、叶下红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戟形石韦Pyrrosia hastata (Thunb.) Ching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湖南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,止血,祛痰。主治跌损失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