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黑面防己

黑面防己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黑面防己

药材名称黑面防己

拼音Hēi Miàn Fánɡ Jǐ

别名耳叶马兜铃、木防己、麻疯龙、暗消

来源马兜铃马兜铃属植物卵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tagala Chamisso,以入药。秋季采挖,洗净切片,晒干。

性味苦、辛,凉。

功能主治利水,除湿,止痛,消炎。用于泌尿道感染,水肿,风湿关节疼痛,胃溃疡。

用法用量3~5钱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黑面防己

药材名称黑面防己

拼音Hēi Miàn Fánɡ Jǐ

别名通城虎假大薯鬼灯笼、麻疯龙、暗消、藤子防己、小提萝、大暗消、白解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耳叶马兜铃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tolochia tagala Champ.
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备用。

原形态耳叶马兜铃草质藤本。根圆柱形,其间有时具缢纹,茎无毛,干后有明显浅槽纹。叶互生;叶柄长2.5-4cm;叶片卵状心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8-12cm,宽4-14cm,先端短尖或渐尖,基部深心形,两侧裂片近圆形,下垂,边全缘;基出脉5条。总状花序,腋生,有花2-3朵;花梗纤细,长约1cm;小苞片卵状披针形,稍被短柔毛;花被长4-6cm,基部收狭呈柄状,与子房连接处稍扩大,向上急剧收狭成一长管,管口扩大呈漏斗状,一侧延伸成舌片;舌片长圆形,初绿色,后呈暗紫色,具纵脉纹;花药贴生于合蕊柱上;子房圆柱形,6棱;合蕊柱先端6裂。蒴果倒卵状球形至长圆状倒卵形,长3.5-5cm,直径2-3.5cm,具平行纵棱,果梗下垂,常随果分裂成6条。种子近心形或钝三角形,密布疣点,边缘具浅褐色膜质翅。花期5-8月,果期10-12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阔叶林中或林缘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略弯曲,直径0.5-3cm。表面黑褐色,有纵向皱纹,偶有横裂纹。质硬,横断面白色,皮部有棕色小点,导管孔径大。气香,味微辛。

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栓内层有石细胞2-10个成群断续排列成环,石细胞一类长圆形,长径28-112μm,一类类圆形,直径15-70μm。韧皮部有分泌细胞散在,类方形或长方形,长径25-60μm,短径20-28μm,内含棕色分泌物。木质部束2-50个放射状排列,导管直径20-320μm。粗根中央有石细胞群。

化学成分根含马兜铃酸(aristolochicacid)A,木兰花碱(magnoflorine)和挥发油。马兜铃总酸性成分含量为0.29%,此外还含有尿囊素(allantoin),马兜铃酸(aristolochicacid)C,7-羟基马兜铃酸( 7-hydroxyaristolochic acid) A和4,7-二甲基-6-甲氧基四氢萘酮(4,7-dimethyl-6-methoxy-1-tetralone)。

性味微苦;辛;微寒

归经肺;心;肝;膀胱;大肠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祛风止痛;利湿消肿。主疔疮痈肿;瘰疬;风湿性关节痛;胃痛;湿热淋症;水肿;痢疾;肝炎;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;研末,每次0.3-1.5g,每日2-3次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豆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木豆叶药材名称木豆叶拼音Mù Dòu Yè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豆科植物木豆的叶片,随时可采。性味平,淡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解痘毒,消炎肿。治小儿水痘,痈肿。

  • 岗梅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岗梅叶药材名称岗梅叶拼音Gǎnɡ Méi Yè出处《岭南草药志》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叶。随时可采。功能主治治感冒,跌打损伤,痈毒,疔疮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鲜

  • 鹿藿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鹿藿药材名称鹿藿拼音Lù Huò别名老鼠眼、饿蚂蝗[湖南]、痰切豆来源豆科鹿藿属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.,以根及全草入药。夏

  • 鹌鹑蛋

    药材名称鹌鹑蛋拼音ān Chun Dàn来源雉形目雉科鹌鹑Coturnix coturnix (L.),以蛋入药。生境分部东北、华北。功能主治治胃病、肺病、神经衰弱、肋膜炎等。摘录《全国中草

  • 象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象肉药材名称象肉拼音Xiànɡ Ròu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肉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象皮"条。化学成分主要含蛋白质外,尚有脂肪、碳
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菱药材名称菱拼音Línɡ别名菱角、水菱角、风菱来源菱科菱属植物乌菱Trapa bicornis Osbeck,以果壳、果柄、果、茎及叶柄入药。秋末采集,除果鲜用外,其余分

  • 棒棒草

    药材名称棒棒草拼音Bànɡ Bànɡ Cǎo别名孩儿参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短小孩儿参的干燥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(Franch.

  • 山樱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樱桃药材名称山樱桃拼音Shān Yīnɡ Táo别名朱桃、麦樱(《吴昔本草》),牛桃、英桃(《博物志》),婴桃、英豆(《BU录》),李桃、奈桃(孟珗),梅槐(《八闽通志》)

  • 石串莲

    药材名称石串莲拼音Shí Chuàn Lián英文名Bulbophyllum别名小绿芨、美网石豆兰、小果上叶、石链子、石寸连、小石斛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小绿石豆兰的假鳞

  • 香茅花

    药材名称香茅花拼音Xiānɡ Máo Huā别名茅香花、茆香花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香茅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mbopon citratus(D C.) Stapf采收和储藏:花期采收,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