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八珍丸

八珍丸

《中国药典》:八珍丸

药方名称八珍丸

处方党参100g白术(炒)100g茯苓100g甘草50g当归150g白芍100g川芎75g 熟地黄150g

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;味甜、微苦。

炮制以上八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用炼蜜40~50g加适量的水泛丸,干燥,制成水蜜丸;或加炼蜜110~140g制成大蜜丸,即得。

功能主治补气益血。用于气血两虚,面色萎黄,食欲不振,四肢乏力,月经过多。

用法用量口服,水蜜丸一次6g,大蜜丸一次1丸,一日2次。

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

贮藏密封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《青囊秘传》:八珍丸

药方名称八珍丸

处方斑蝥3钱(炒黄),当门子1分,雄黄5钱,辰砂(水飞)2钱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用熟面为丸,辰砂为衣,如豌豆大。

功能主治流注痈疽,发背疔疮。

用法用量每服3-5丸。

摘录《青囊秘传》

丹溪心法》卷四:八珍丸

药方名称八珍丸

处方乳香3钱,没药3钱,代赭石3钱,穿山甲(生用)3钱,羌活5钱,草乌(生用)5钱,全蝎21个(炒),川乌(生用,不去皮)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痛风走注,脚疾。

用法用量每服21丸,温酒送下。

摘录丹溪心法》卷四

圣济总录》卷六十四:八珍丸

药方名称八珍丸

处方丹砂(研)半两,犀角(镑)1分,羚羊角(镑)1分,牛黄(研)1分,获神(去木,捣末)1分,龙脑(研)1分,天南星牛胆内制,阴干)1钱半,硼砂(研)1钱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鸡头子大。

功能主治隔痰结实,胸隔不利,喘嗽呕逆。

用法用量每服1丸,食后人参荆芥汤嚼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六十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葫芦饮

    药方名称葫芦饮处方苦葫芦瓢不拘多少。功能主治气黄。病人初得,先从两脚黄肿,大小便难,心中战悸,面目虚黄,不能食。用法用量上以水研服少许。须臾吐愈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

  • 桂枝一白虎二汤

    药方名称桂枝一白虎二汤处方桂枝(去皮)3钱5分,芍药(去黄赤皮1层,用蜜水拌蒸3次、晒3次,焙干,锉碎)6钱,生姜(切)7钱,大枣4枚(擘),秔米1合(淘洗),甘草(去头尾尖处各3寸,切作5寸长,好酒

  • 陈橘皮散

    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三:陈橘皮散药方名称陈橘皮散处方陈橘皮7.5克(汤浸,去白、瓤,焙)桔梗7.5克(去芦头)贝母15克(煨微黄)鸡苏7.5克杏仁7.5克(汤浸,去皮、尖,麸炒微黄)人参7.5克(去芦

  • 吴茱萸丸

    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吴茱萸丸药方名称吴茱萸丸处方吴茱萸、细辛、白茯苓(去皮)、独活(去芦)、木香、山茱萸(去核)、牛膝(酒浸)、石斛、萆薢(酒浸),各半两。附子(炮.去皮脐)、芎藭,各二

  • 木香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木香散药方名称木香散处方丁香、木香、当归(去芦.洗.焙)、肉豆蔻仁(炮)、甘草,各二十两;附子(去皮.脐.醋煮.切片.焙干)、赤石脂,各十两;藿香叶(洗.焙)四十两

  • 活血膏

    药方名称活血膏处方轻粉4钱,红粉1钱,乳香面4钱,没药面4钱,儿茶面2钱,血竭面4钱,黄丹2两,蜂蜡2两,头发2钱,蛇蜕2钱,香油8两,麝香2分,冰片1钱。制法先将轻粉、红粉、乳香、没药、儿茶、血竭等

  • 防己丸

    《传家秘宝》卷中:防己丸药方名称防己丸处方甜葶苈4两,杏仁2两(炒),贝母2两(去心),甘草2两,防己2两。制法上为末,面糊为丸,如绿豆大。功能主治肺痈用法用量方中甜葶苈用量原缺,据《普济方》补。摘录

  • 椿花散

    药方名称椿花散处方臭橘、鸡冠花、椿花各等分。功能主治痔疾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每用药末2两,水3升,煎5-7沸,乘热淋渫。摘录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三

  • 甘薯粳

    药方名称甘薯粳处方糯米、薯梗、白糖、芝麻。制法将糯米水浸35日,以米酸为度,淘净晒干,捣成细粉。看晴天将糯米粉入生水,和作团子,如杯口大。即将薯根拭去皮,洗净沙石土,徐徐磨作浆,要极细,勿搀水。将糯团

  • 神仙救苦散

    药方名称神仙救苦散处方罂粟壳15克(醋炒为末,再以铜器炒过)槟榔15克(炒赤,研末)制法上二味,每用等分。功能主治治小儿赤白痢下,日夜百行不止。用法用量赤痢,蜜汤下,白痢,砂糖汤下。摘录《本草纲目》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