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加味理中汤

加味理中汤

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白术甘草(炙)干姜(炮)干葛川芎各等分

制法上为锉散。

功能主治治饮酒过多,及啖炙博热食动血,发为鼻衄。

用法用量每服12克,用水150毫升,煎至105毫升,去滓温服。

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

仁斋直指》卷八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白术干姜(不炒)甘草(炙)半夏(制)茯苓橘红细辛五味子各等分

制法上药细锉。

功能主治温中祛寒,化痰止咳。治肺胃俱寒咳嗽。

用法用量每服7.5克,加生姜大枣,水煎,空腹时服。曾经解利者通用。

摘录仁斋直指》卷八

理瀹骈文》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吴茱萸肉桂当归陈皮厚朴各等分

制法共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治寒中三阴,躁热烦渴者。

用法用量浸冷水中,或煎汤俟冷后,以棉蘸抹胸口。

摘录理瀹骈文

《济阳纲目》卷十八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理中汤加陈皮丁香各等分。

功能主治胃感寒,呕吐不止。

摘录《济阳纲目》卷十八

寿世保元》卷二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3钱,白术1钱5分,干姜1钱(炮),甘草8分,肉桂8分,陈皮1钱5分。

制法上锉。

功能主治伤寒,直中阴经,腹痛,怕寒厥冷,或下利呕吐不渴,脉沉迟无力。

用法用量生姜3片,水煎,临服加木香(磨)1匙,姜汁少许同服。

摘录寿世保元》卷二

《揣摩有得集》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潞参5钱,白术3钱(土炒),炮姜1钱,附子2钱,扁豆3钱(炒),小半夏2钱,归身3钱(土炒),砂仁1钱半(炒),焦楂1钱半,木香5分(研),粟壳1钱半(蜜炙焦),生草8分,乌梅炭1钱,川朴5分(炒)。

功能主治脏腑虚寒,偶得暑热痢病,误服凉下太过之药,脾胃受伤,日久不能除根,仍然腹痛痢泻者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《揣摩有得集》

《华氏医方汇编》卷五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西党参3钱,野于术2钱,炙草2分,干姜(炒黑)6分,归身1钱半,大枣3枚。

功能主治小产下血不止。

用法用量水煎,温服。

摘录《华氏医方汇编》卷五

《会约》卷九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2钱或5、6钱,白术2钱或5、6钱,扁豆(炒,研)2钱,陈皮1钱,干姜(炒)2钱,甘草(炙)1钱,当归2钱(滑泄者,土炒),木香4分,白豆蔻(去壳炒)1钱,茯苓2钱,白芥子(炒,研)8分。

功能主治脾胃虚寒,气胀便泄,恶食恶寒等。

用法用量水煎,温服。

摘录《会约》卷九

《会约》卷四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白术2钱,干姜(炒)1钱半,甘草(炙)1钱,丁香5分,白豆蔻(去壳炒,研)1钱。

功能主治阴寒腹痛,脉紧而微,或表热里寒者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如假热在上不纳者,冰冷与服。

寒甚而手足厥逆,上吐冷涎,下泄清水,加附子2-3钱。

摘录《会约》卷四

《会约》卷四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(少者,用山药3钱炒黄代之),白术1钱半,干姜(炒)1钱,甘草(炙)1钱,附子5分,丁香3分,木香3分,半夏1钱,草豆蔻(煨)8分,生姜1钱。

功能主治胃寒呃逆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《会约》卷四

方症会要》卷三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白术甘草干姜、玄胡。

功能主治虚寒腹痛。

用法用量寒甚者,加桂、附。

摘录方症会要》卷三

《金鉴》卷四十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理中汤加附子茯苓苍术

功能主治寒中腹胀,多溺涎涕,足软,胛脊、腰背、睾丸痛,并兼气虚者。

摘录《金鉴》卷四十

胎产秘书》卷下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附子2钱,干姜1钱,茯苓2钱,人参不拘,炙甘草7分,焦术2钱,白蔻5分,肉桂心1钱,延胡索(醋炒)1钱5分,乳香(去净油)1钱5分。

功能主治产后心腹痛。

用法用量气痛,加广木香1钱,郁金(酒炒)1钱,良姜(醋炒)1钱,紫丁香10只;血痛,加五灵脂(醋炒)1钱5分,炮姜炭7分(代去干姜),蒲黄(炒)7分,归身(酒炒)2钱;寒痛,加吴萸1钱,小茴(盐水炒)1钱5分,芦盐(水炒)2钱,重用桂、附;食痛,加焦神曲1钱5分,山楂(砂糖炒)2钱,鸡肫皮(焙干)2钱,广皮1钱,母丁香7分:虫痛,加川椒40粒,乌梅2个,吴茱萸(川连1钱,煮汁拌炒)8分,榧子肉3钱;痰痛,加法夏2钱,肉果(煨)1钱,沉香1钱,牡蛎粉2钱,化橘红1钱;积痛,加木丁香8分,陈香圆2钱,佛手柑1钱,巴豆(去油净,取霜,焙干)3分,再用湿腐乳皮包好,药汁送;虚痛,阴虚加熟地(姜汁、益智砂仁共5粒炒焦)5钱,枸杞子(酒炒)2钱,阿胶蒲黄炒)2钱,净萸肉(酒炒)2钱,干姜(代炮姜)5分,阳虚,增附子;实痛,去人参、焦术,加枳壳1钱,草蔻1钱,肉桂(代桂枝)8分(醋炒),甚者,加韭汁制大黄3钱(用韭汁拌大黄,9蒸9晒)。

摘录胎产秘书》卷下

《玉案》卷二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附子(童便制)1钱,干姜(炒黑)8分,甘草8分,槟榔8分,白术(生炒)8分,人参8分,肉桂6分,川椒6分。

功能主治蛔厥。

用法用量水1钟,加乌梅3个,水煎服。

摘录《玉案》卷二

《济阳纲目》卷十三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白术干姜(炮)、甘草附子丁香柿蒂

制法上锉。

功能主治吐利后,胃中虚寒,呃逆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《济阳纲目》卷十三

《回春》卷三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附子(面包煨,去皮脐)、人参(去芦)、白术(去芦)、干姜(炒)、肉桂陈皮茯苓(去皮)各等分,甘草(炙)减半。

制法上锉1剂。

功能主治寒甚痼冷。

用法用量生姜1片,大枣2枚,水煎,热服。

摘录《回春》卷三

《嵩崖尊生》卷八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炮姜、炙草、川芎扁豆

功能主治因强呕吐,致伤胃吐血,腹痛自汗者。

摘录《嵩崖尊生》卷八

伤寒六书》卷四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别名加味理中饮

处方干姜4分,肉桂4分,白术1钱,人参8分,陈皮8分,茯苓8分,甘草3分。

功能主治足太阴脾经受症,脏寒,自利不渴、手足温,身无热,脉来沉而无力。

用法用量加味理中饮(《赤水玄珠》卷十八)。

厥阴消渴,气上冲心,饥不欲食,食即吐蛔,腹痛大便实者,加大黄、蜜少许利之;腹濡满时减者,去甘草;呕吐,入半夏、姜汁;蜷卧沉重,利不止,少加附子;利后身体痛者,急温之,加附子;自利腹痛,入木香(磨)、姜汁,调和服之。

摘录伤寒六书》卷四

《便览》卷一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理中汤加炒川椒5粒,槟榔5分。

功能主治胃寒所生蛔厥。

摘录《便览》卷一

《医学六要》卷三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1钱,白术1钱,干姜(炮)1钱,甘草(炙)5分,丁香10粒,生姜10片。

功能主治胃虚受寒,呕吐不止。

用法用量水煎,凉服。

各家论述《医学入门万病衡要》:本方用人参白术、炙草诸甘温以补中;干姜丁香诸辛热以散寒;生姜散逆气,以止呕吐。

摘录《医学六要》卷三

《点点经》卷二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甘草干姜白术条参肉桂附子各等分,秦艽1钱半,腹皮1钱半,钩藤1钱半,川羌1钱半,怀膝1钱,虎骨3钱。

功能主治酒伤,四肢厥冷,痪瘫不仁,口不作渴,冷汗如雨等。

用法用量生姜为引,水煎服。

摘录《点点经》卷二

《万氏女科》卷三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白术、炙草、干姜(煨)、陈皮藿香厚朴(姜制)、生姜5片。

功能主治产后脾胃虚弱,失于调理,伤于风冷饮食,而为霍乱,心腹绞痛,手足逆冷,吐泻并作。

用法用量水煎,温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万氏女科》卷三

《伤寒广要》卷九引《蕴要》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理中汤加丁香1钱,橘红2钱,半夏2钱,柿蒂(炒)5分。

功能主治胃冷呃忒。

摘录《伤寒广要》卷九引《蕴要》

《直指》卷八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白术干姜(不炒)、甘草(炙)、半夏(制)、茯苓橘红细辛、北五味子各等分。

制法上锉细。

功能主治温养脾肺。主脾肺虚寒,咳嗽不已;中寒口噤,身体强直。肺胃俱寒,咳嗽。中寒,身体僵直,口噤不语,四肢战掉,洒洒恶寒,脉浮紧,无汗。虚寒咳嗽。

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,加生姜大枣,水煎,食前服。

临床应用肺痈咳嗽《外科发挥》:一男子年前病肺痈,后又患咳嗽,头眩唾沫,饮食少思,小便频数。服解散化痰药,不应。诊之,脾肺二脉虚甚。余谓:眩晕唾涎,属脾气不能上升,小便无度,乃肺气不得下制,尚未成痈耳。投以加味理中汤四剂,诸证已退大半,更用钟乳粉汤而安。

摘录《直指》卷八

《济生》卷二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1两,干姜(炮)1两,白术1两,干葛半两,甘草(炙)半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伤胃呕血。饮食伤胃,遂成呕吐,物与气冲,与血吐出,或心腹疼痛,自汗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,水1大盏,煎至7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济生》卷二

《三因》卷九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白术甘草(炙)、干姜(炮)、干葛、川芎各等分。

制法上锉散。

功能主治饮酒过多,及啖炙煿热食动血,发为鼻衄。

用法用量每服4钱,水1盏,煎7分,去滓温服。

摘录《三因》卷九

《玉案》卷二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干姜人参白术肉桂甘草半夏陈皮细辛茯苓

功能主治中寒。冬时直中真寒,一身受邪,难分经络,手足厥冷,或腹痛呕吐,甚则卒倒昏迷,不省人事,脉迟无力。

用法用量加煨生姜5片,水煎熟,再入姜汁半盏服。其腹内外,仍用生姜炒热,时时熨之。

病重,加熟附子;身甚寒,加麻黄;挟气,加木香;呕吐涎沫,加丁香;腹痛,加木香砂仁;挟食,加草果枳壳;泻不止,加升麻苍术

摘录《玉案》卷二

《准绳·女科》卷四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1钱,白术1钱,白芍药1钱,白茯苓1钱,干姜1钱,黄连1钱,藿香叶1钱,木香1钱,诃子肉1钱,肉果1钱,甘草1钱。

功能主治妊娠泄泻。

用法用量水2钟,加生姜3片,大枣2枚,煎1钟,饥时服。

摘录《准绳·女科》卷四

《万氏女科》卷三:加味理中汤

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

处方人参1钱,白术1钱,炙草1钱,干姜(炮)1钱,陈皮1钱,丁香5分,干柿蒂2钱。

功能主治产后胃气虚寒,呃逆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有热,去丁香,加竹茹2钱。

摘录《万氏女科》卷三

猜你喜欢

  • 便消散

    药方名称便消散处方金银花1钱,知母1钱,花粉1钱,白芨1钱,法半夏1钱,穿山甲1钱,乳香1钱半(制),皂角刺1钱2分。功能主治疮症初起,红肿高大者。用法用量用水、酒煎服,疮在肚脐以上者,饭后服;疮在肚

  • 克效圣饼子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九:克效圣饼子药方名称克效圣饼子处方陈皮(去白)10两,巴豆100个(去壳切,同陈皮炒黄色,去巴豆),香附子(炒,去毛)半两,广术(炮)半两,京三棱(炮)半两。制法上为末,糊丸如绿豆大

  • 真珠丸

    药方名称真珠丸别名真珠母丸(《保婴撮要》卷十)、珍珠母丸(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四)。处方真珠母(贝壳的真珠层,研如粉)22克当归(洗,去芦,薄切,焙干后称)熟干地黄(酒洒,九蒸九曝,焙干)各45克人参(去

  • 白茅根饮子

    《圣惠》卷十七:白茅根饮子药方名称白茅根饮子处方白茅根半两(锉),陈橘皮1两(汤浸,去白瓤,焙),桂心3两,葛根1两,高良姜半两,枇杷叶半两(拭去毛,炙微黄)。制法上锉细,和匀。功能主治热病,因服凉药

  • 养元粉

    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:养元粉药方名称养元粉处方糯米700克(水浸一宿,沥千,慢火炒熟)山药(炒)芡实(炒)莲肉各90克 川椒(去目及闭口者,炒出汗,取细末)6~9克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实脾养胃。治脾

  • 没药除痛散

    药方名称没药除痛散处方蓬莪茂(炮)30克当归(焙)玄胡索五灵脂肉桂良姜(炒)蒲黄(炒)各23克甘草没药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温经逐寒,化瘀止痛。治经寒血瘀,腹中坚痛,月经不调,脉紧涩滞者。用法

  •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

    药方名称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处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6克功能主治治上热下寒,寒热格拒,食人则吐。用法用量上药四味,以水900毫升,煮取300毫升,去滓,分二次温服。摘录《伤寒论》

  • 和肝滋肾地黄丸

    药方名称和肝滋肾地黄丸处方熟地黄8两(酒煮,捣烂入药),山茱萸(去核)4两(酒拌蒸,晒干,炒),牡丹皮2两(酒培),茯苓3两(人乳拌透,晒干,焙),山药4两(炒黄),泽泻2两(淡盐酒拌,晒干,炒),当

  • 和气通经汤

    药方名称和气通经汤处方归尾(姜汁炒)、川芎、丹参、益母草(花茎叶根子全用)、延胡索、桂心、红花、青皮、莪术(醋炒)、香附(酒醋同炒)、乌药。功能主治行瘀逐寒。主妇人有病似怀孕状而实非胎者。或血聚下焦,

  • 夹纸膏

    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一:夹纸膏药方名称夹纸膏处方黄丹(炒)轻粉儿茶没药雄黄血竭五倍子(炒)银朱枯矾各等分制法上药共为末。功能主治治臁疮,疮面色紫,腐烂臭秽,时时痒痛。用法用量视疮面大小,剪油纸两张,夹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