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白附子膏

白附子膏

《圣惠》卷十四:白附子膏

药方名称白附子膏

别名玉容散

处方附子半两,密陀僧半两,牡蛎(烧为粉)半两,芎藭半两,白茯苓半两。

制法上为细散,更研令极细,以酥调。

功能主治伤寒生豌豆疮,愈后瘢痕不消,面黑(黑干)(黑曾),皮皱皴。

用法用量玉容散(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二十)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十四

《外台》卷三十二引《必效方》:白附子膏

药方名称白附子膏

处方附子1两,青木香1两,丁香1两,商陆根1两,细辛3两,酥半升,羊脂3两,密陀僧1两(研),金牙3两。

功能主治令面白悦泽。主(黑黾)皯。

用法用量上药以酒3升渍1宿,煮取1升,去滓纳酥,煎1升膏。夜涂面上,旦起温水洗。

注意不得见大风日。

摘录《外台》卷三十二引《必效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地龙膏

    《普济方》卷三九九引《直指》:地龙膏药方名称地龙膏别名地龙散处方干地龙不拘多少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小儿外肾肿硬,或疝,或风热暴肿及阴疮。用法用量地龙散(《普济方》卷三六二)。注意常避风冷湿地。摘录《

  • 干咯散

    药方名称干咯散别名八仙散处方鹅管石(尝着不涩而凉者)1两,钟乳石1两,井泉石1两,款冬花1两,佛耳草1两,甘草(炙)1两,白矾1两,官桂半两,人参半两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嗽,一切咳嗽喘急。用法用量

  • 加味参归鹿茸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味参归鹿茸汤处方上党参3钱,西当归2钱,鹿茸顶2钱,云茯苓2钱,金银花1钱5分,黑元参1钱,藁本5分,生甘草5分。功能主治百会疽,发于巅顶正中督脉百会穴,多高大如道士冠,自侧面观之,正对耳尖

  • 参连汤

    《万病回春》卷二:参连汤药方名称参连汤处方人参15克黄连30克功能主治主脾胃虚热,下痢噤口不食者。用法用量上锉一剂。水煎,一日内分数次服之。如吐强饮,但得入口下咽即好。加石莲肉9克尤效。外以田螺捣烂掩

  • 立消散

    《疡医大全》卷八:立消散药方名称立消散处方雄黄6.6克穿山甲9克 生大黄(锦纹者良)芙蓉叶五倍子(炒)各15克制法共研极细末。功能主治治一切肿毒。用法用量滴醋调敷,中留一孔透气,如干又敷,不过十日自消

  • 辟邪膏

    药方名称辟邪膏别名沉香降气汤处方降真香(锉)半两,白胶香半两,沉香半两,虎骨(微炙)半两,鬼臼(去毛)半两,草龙胆半两,人参(去芦头)半两,白茯苓半两。制法上为细末,次入水磨雄黄半两,细研水飞;次研麝

  • 定痛如神汤

    药方名称定痛如神汤别名定痛至神汤处方栀子3钱,白芍5钱,茯苓1两,苍术3钱,大黄1钱,厚朴1钱,甘草1钱。功能主治舒肝经之气,利膀胱之水,泻水逐瘀。主火结在大小肠,腹中痛不可忍,按之愈痛,口渴,饮以凉

  • 安东散

    药方名称安东散处方苏罗子4两(炒),瓦楞子(醋炙)4两,陈香橼2只(炒),陈木瓜2只(炒),生蛤壳2斤(生杵)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肝胃气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,赤沙糖调服,体弱减半。注意孕妇忌服。摘录

  • 加味紫菀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味紫菀汤处方紫菀(炒)1钱,阿胶(蛤粉炒成珠)1钱,知母1钱,贝母1钱,桔梗5分,生甘草5分,人参5分,茯苓5分,五味子12粒,牛蒡子5分,金银花5分。功能主治肺痿,久而气极,劳热自汗,皮毛

  • 发灰散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九:发灰散药方名称发灰散处方乱发1团(如碗大,烧成灰)麝香少许制法上二味,同研极细。功能主治主伤寒鼻衄不止。用法用量每服3克,新汲水调下。又取少许吹鼻中,立愈。备注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