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黄耆芍药汤

黄耆芍药汤

兰室秘藏》卷中:黄耆芍药汤

药方名称黄耆芍药汤

处方葛根羌活各15克升麻30克 炙甘草60克白芍黄耆各90克

制法上药哎咀。

功能主治治鼻衄血多,面黄,眼涩多眵,手麻木。

用法用量每服15克,用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食后服。

摘录兰室秘藏》卷中

圣济总录》卷三十一:黄耆芍药汤

药方名称黄耆芍药汤

处方黄耆1两(锉),人参1两,芍药3分,桂3分(去粗皮),五味子3分,白术半两,甘草(炙,锉)1分。

制法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伤寒后,气血不复,虚羸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,水1盏,入生姜3片,大枣2枚(去核),同煎至6分,去滓,空心食前温服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三十一

《东医宝鉴·杂病篇》卷十引《三因》:黄耆芍药汤

药方名称黄耆芍药汤

处方黄耆1钱半,当归尾1钱半,白芍药1钱半,白术1钱,人参5分,陈皮5分,甘草(炙)3分。

制法上锉,作1贴。

功能主治产后遗尿不禁。

用法用量水煎,空心服。

摘录《东医宝鉴·杂病篇》卷十引《三因》

《片玉痘疹》卷十:黄耆芍药汤

药方名称黄耆芍药汤

处方黄耆、芍药、酒芩、连翘防风、大力子、桔梗甘草葛根荆芥穗、人参

功能主治固表解毒。主痘疹,未及期而骤发,此毒火太甚,营卫气虚,直犯清道而出。

用法用量加淡竹叶,水煎服。

摘录《片玉痘疹》卷十

猜你喜欢

  • 加味春雪膏

    药方名称加味春雪膏别名绛雪膏(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)。处方黄连120克(洗净,用童便2升,浸一宿,去滓用汁,淬炉甘石汁尽,留石为用)方炉甘石360克 好黄丹180克(水飞)乌鱼骨(烧存性)乳香当归各9克

  • 加减青木香丸

    药方名称加减青木香丸处方昆仑青木香6分,大腹槟榔7分,桂心4分,芍药6分,枳实7分(炙),大黄10分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一切脚气,发则上冲秘闷,有所不快,亦疗猝心痛,腰肾间冷。

  • 保坤丹

    《集成良方三百种》卷上:保坤丹药方名称保坤丹处方当归4两,川芎1两,熟地半斤,赤芍4两,桃仁2两,红花2两,香附1斤,茯苓4两,丹皮4两,吴萸1两,陈皮4两,甘草4两,酒芩2两,坤草4两,玄胡索2两,

  • 苦参十二味丸

    药方名称苦参十二味丸别名苦参丸处方苦参6两,干姜6两,芎?6两,玄参5两,丹参5两,人参5两,沙参5两,白术5两,地骨白皮4两,独活4两,薏苡仁2升,蜀升麻2升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

  • 白芍药丸

    《鸡峰》卷十八:白芍药丸药方名称白芍药丸处方当归1两,芍药(白者)1两,鹿茸1两,熟地黄1两。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劳淋,小腹疼痛,小便不利。用法用量本方原名白芍药煎,与剂型不符

  • 金不换神仙膏

    药方名称金不换神仙膏处方川芎5钱,白芷5钱,生地5钱,熟地5钱,当归5钱,白术5钱,苍术5钱,陈皮5钱,香附5钱,枳壳5钱,乌药5钱,半夏5钱,青皮5钱,细辛5钱,知母5钱,贝母5钱,杏仁5钱,桑白皮

  • 海桐皮丸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八:海桐皮丸药方名称海桐皮丸处方海桐皮2两(锉细),石斛(去根)3分,羌活(去芦头)半两,赤箭1两半,牛膝(酒浸,切,焙)1两,白附子(生)1两,防风(去叉)1两,木香3分,山芋3分,菊

  • 苦楝根粥

    药方名称苦楝根粥处方苦楝根(洗去土,取皮,细锉)半升。功能主治杀虫驱蛔。主蛔虫心痛。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原书文瑞楼本作“楝根粥”。注意根据群众经验,经常栓牛的苦楝树根皮不宜选用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(人卫本

  • 二附散

    药方名称二附散别名二附汤处方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分,白附子(炮)1分,半夏(汤洗7遍,炒干)1分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中风伤寒,头痛,四肢烦疼。用法用量二附汤(《普济方》卷一三一)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

  • 渴忒饼儿

    药方名称渴忒饼儿处方渴忒1两2钱,新罗参1两,菖蒲1钱(各为细末),白纳八3两(系沙糖)。制法将渴忒用葡萄酒化成膏,和上药末和匀为剂,用诃子油印作饼。功能主治生津止渴。主渴,嗽。用法用量每用1饼。徐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