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
宁相关字典
宁[níng]字在结尾的词语
- 宴宁[yàn níng]犹安定。 
- 毖宁[bì níng]亦作“毖甯”。语出《书.大诰》:“天亦惟用勤毖我民,若有疾,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”。 孔颖达 疏:“天慎劳民使成功,亦当勤劳民使安宁”。后因谓劳民征讨,始得安宁为“毖宁”。 
- 外宁[wài níng]境外安宁。 
- 克宁[kè níng]安定;平定。 
- 奎宁[kuí níng]药名。是从金鸡纳树等植物的皮中提制出来的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﹐有苦味。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。也叫金鸡纳霜。 一种苦味花状结晶左旋生物碱C 20 H 24 N 2 O 2 ,得自金鸡纳树皮。它是二元碱,形成两类盐,由甲氧基喹啉和奎宁环衍生。医药上使用盐的形式,主要用作抗疟药 
- 弭宁[mǐ níng]平息。 
- 生宁[shēng níng]同“生狞”。 
- 朝宁[cháo níng]犹朝廷。 
- 亿宁[yì níng]安宁。 
- 绥宁[suí níng]安定。 
- 陈撄宁[chén yīng níng]陈撄宁(1880-1969)道教学者。号圆顿子,安徽怀宁人。少读古籍医书,研老庄道家之学。后历游九华、武当、崂山等名山胜迹。三十八岁后常居上海,任仙学院教授,主编道学杂志,曾研读道藏,写出部分道藏目录、索引及道书多种,对中医理论也有研究和著述。建国后,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、会长。著有《黄庭经讲义》、《孙不二女丹诗注》、《静功疗养法》等。 
- 会宁[huì níng]甘肃东部、黄河支流祖厉河上游的一个县。1936年10月8日,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、第二方面军、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,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结束。 甘肃东部、黄河支流祖厉河上游的一个县。1936年10月8日,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、第二方面军、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,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结束 
- 清宁[qīng níng]1.清明宁静。语本《老子》:“昔之得一者,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。” 2.指时世太平。 3.清静,安静。 
- 太宁[tài níng]1.太平﹐安定。 2.指极其宁静的境界。 
- 匡宁[kuāng níng]扶正安定。 
- 陕甘宁[shǎn gān níng]陕西﹑甘肃﹑宁夏的合称。 
- 泰宁[tài níng]1.地的别称。 2.太平,安定。 
- 戢宁[jí níng]犹言安定秩序。 
- 饫宁[yù níng]谓安居足食。 
- 保宁[bǎo níng]1.保有并使之安定。 2.谓辅佐护卫使安宁巩固。 
- 惟宁[wéi níng]汉王莽时所称九州内外区域名之一。参见“惟藩”。 
- 常宁[cháng níng]1.长期安宁。 2.汉宫殿名。 
- 大宁[dà níng]1.天下安定。 2.无为而极安宁的境界。 
- 静宁[jìng níng]犹宁静。静谧安宁。 
- 轩宁[xuān níng]殿前檐下的平台和殿上屏门之间。为古代群臣朝见君主之处。借指朝廷。 
- 归宁[guī níng]〈书〉回娘家看望父母。 回家省亲。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归宁父母。——《诗.周南.葛覃》吾妻归宁,述诸小妹语曰:“闻姊家有阁子,且何谓阁子也?”——明.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 
- 蘧宁[qú níng]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。春秋时卫国的大夫,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。 
- 定宁[dìng níng]亦作“定甯”。安宁。 
- 列宁[liè níng]列宁(1870列宁1924)列宁是苏联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,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。他原名弗拉基米尔.伊里奇.乌里扬诺夫,列宁是他的化名。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,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,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。在家庭的影响下,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,然而,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,遭到逮捕和流放。第二年,回到喀山后,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《资本论》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。1892年,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 
- 镇宁[zhèn níng]安定。 
- 予宁[yǔ níng]给丧假。 
- 平宁[píng níng]犹安定,安宁。 
- 丰宁[fēng níng]1.丰盛安宁。 2.元代撤馔所奏之雅乐名。 
- 由宁[yóu níng]安宁。 
- 妥宁[tuǒ níng]安宁。 
- 抚宁[fǔ níng]安抚平定。 
- 当宁[dāng níng]1.处在门屏之间。宁,古代宫室门内屏外之地。君主在此接受诸侯的朝见。《礼记.曲礼下》:“天子当宁而立,诸公东面,诸侯西面,曰朝。”孔颖达疏:“天子当宁而立者,此为春夏受朝时也。宁者,《尔雅》云:‘门屏之间谓之宁。’郭注云:‘人君视朝所宁立处。’”后以“当宁”指皇帝临朝听政。 2.指皇帝。 
- 便宁[biàn níng]1.安宁。 2.指安适,宁帖。 
- 虚宁[xū níng]1.虚伫。虚心期待。 2.谓帝位空悬。宁﹐指门内屏外﹐古代帝王视朝所立之处。 
- 丁宁[dīng níng]反复地嘱咐:他娘千丁宁万嘱咐,叫他一路上多加小心。也作叮咛。 
- 怡宁[yí níng]犹安宁。 
- 江宁[jiāng níng]地名,旧江宁府所在地,在今南京市。如:江宁之龙蟠…皆产梅。(龙蟠:地名。龙蟠里,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下。以产梅著称。)——清.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。 
- 廓宁[kuò níng]平定。 
- 辑宁[jí níng]亦作“辑甯”。1.安抚,安定。2.和平安宁。 
- 承宁[chéng níng]止息,安定。 
- 假宁[jiǎ níng]休假回家省亲。 
- 位宁[wèi níng]见“位着”。 
- 厎宁[dǐ níng]谓谋求安宁。 
- 扆宁[yǐ níng]犹御座。 
- 底宁[dǐ níng]安宁;安定。 
- 永宁[yǒng níng]永久安宁。 
宁[níng]字的成语
- 宁戚叩牛[níng qī kòu niú]比喻有才的人沦落做低贱的事情。 
- 息事宁人[xī shì níng rén]息:平息;宁:使安定。原指不生事,不骚扰百姓,后指调解纠纷,使事情平息下来,使人们平安相处。 原意是不生事扰民。后指平息纠纷,使人安宁(常带有自我牺牲的意味) 及吏人条书相告,不得听受,冀以息事宁人。——《后汉书.章帝纪》 
- 除患宁乱[chú huàn níng luàn]除掉祸患,平息叛乱。 
- 食甘寝宁[shí gān qǐn níng]吃得香甜,睡得安稳。形容心绪宁静。 
- 国无宁岁[guó wú níng suì]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日子。 
- 宁戚饭牛[níng qī fàn niú]宁戚:春秋时卫国人,后成为齐桓公的重臣;饭:喂。宁戚在车下喂牛,敲着牛角唱歌。比喻有才之士沦落而做低贱的事。 
- 福寿康宁[fú shòu kāng níng]祝颂语。谓幸福、长寿、健康、安宁诸福齐备。 
- 丁宁周至[dīng níng zhōu zhì]丁宁:嘱咐,告诫;周至:周到,细致。再三细致地嘱咐。形容办事谨慎周到。 
- 宁遗勿滥[níng yí wù làn]宁:宁可;遗:遗漏;勿:不要;滥:过多。宁愿遗漏,也不要降低标准,一味求多。 
- 寤寐不宁[wù mèi bù níng]寤:醒时;寐:睡时;寤寐:日夜。日夜都不得安宁。形容十分惊慌与焦虑。 
- 丁宁告戒[dīng níng gào jiè]丁宁;再三嘱咐。指一再嘱咐必须引起警觉注意。 
- 天道宁论[tiān dào níng lùn]指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。 
- 安国宁家[ān guó níng jiā]指治理国家。 
- 心神不宁[xīn shén bù níng]定:安定。形容心情不平静。 
- 本固邦宁[běn gù bāng níng]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。 
- 深根宁极[shēn gēn níng jí]①指深藏静处。②根柢牢固。 
- 不宁唯是[bù níng wéi shì]宁:语助词,无义;唯:只是;是:这样。不只是这样。即不仅如此。 
- 鸡犬不宁[jī quǎn bù níng]宁:安宁。形容骚扰得厉害,连鸡狗都不得安宁。 
- 心绪不宁[xīn xù bù níng]宁:安宁,安定。焦急不安。 
- 宁越之辜[níng yuè zhī gū]宁越:战国人,苦学了十五年终于学成。犯了像宁越那样有情可原的罪过。比喻给别人所加的罪责是不合理的。 
- 永无宁日[yǒng wú níng rì]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。指动乱岁月。 
- 天无宁日[tiān wú níng rì]宁:安宁。国家动荡而没有太平的时候。 
- 礼奢宁俭[lǐ shē níng jiǎn]礼义过多而烦杂,不如俭约些。 
- 管宁割席[guǎn níng gē xí]管宁:人名;席:坐卧用的编织物。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,中止交往。 
宁[níng]字在开头的词语
- 宁心[níng xīn]安心;耐心;静心。 
- 宁便[níng biàn]安宁便利。 
- 宁帖[níng tiē]也作“宁贴”。安宁舒贴:心渐宁帖|睡得宁贴。 
- 宁家[níng jiā]1.使家庭安定。 2.回家。 
- 宁耐[níng nài]1.亦作“宁奈”。 2.忍耐。 
- 宁民[níng mín]安民,使人民安定。语出《周礼.天官.小宰》:“二曰教职,以安邦国,以宁万民,以怀宾客。” 
- 宁封子[níng fēng zǐ]1.亦称“宁封”。 2.传说中黄帝时仙人。后代文人游仙诗多引为典实。 
- 宁俭[níng jiǎn]宁可俭约。 
- 宁盈[níng yíng]谓生活安定富裕。 
- 宁馨[níng xīn]晋宋时的俗语,“如此”﹑“这样”之意。 
- 宁谧[níng mì]安宁静谧:江面幽暗而宁谧。 
- 宁吉[níng jí]安宁吉祥。 
- 宁内[níng nèi]安定国内。 
- 宁顺[níng shùn]安定归顺。 
- 宁遫[níng chì]即宁戚。 
- 宁武子[níng wǔ zǐ]1.亦称“宁子”。亦称“宁生”。亦称“寗生”。亦称“宁武”。 2.春秋卫大夫宁俞,谥武子。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宁武子,邦有道,则知;邦无道,则愚。’”邢昺疏:“若遇邦国有道,则显其知谋;若遇无道,则韬藏其知而佯愚。”后以宁武子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﹑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。 
- 宁柢[níng dǐ]使根底牢固。 
- 宁告[níng gào]指古代官吏告假奔丧。 
- 宁平[níng píng]安定太平。 
- 宁肃[níng sù]安定清静。 
- 宁位[níng wèi]谓帝王视朝时所居之位。 
- 宁附[níng fù]安定和归附。 
- 宁封[níng fēng]见“宁封子”。 
- 宁辑[níng jí]1.安定和睦。 2.安抚;使归顺。 
- 宁亲[níng qīn]1.使父母安宁。 2.省亲。 
- 宁和[níng hé]安宁和平。 
- 宁所[níng suǒ]安宁的处所。 
- 宁康[níng kāng]安宁康乐。 
- 宁宇[níng yǔ]1.安定的区域。 2.指固定的住所。 
- 宁奈[níng nài]见“宁耐”。 
- 宁定[níng dìng]安定。 
- 宁考[níng kǎo]谓亡父。 
- 宁泰[níng tài]安宁太平。 
- 宁方[níng fāng]安定四方。 
- 宁侯[níng hòu]谓顺王命的诸侯。 
- 宁乂[níng yì]安定太平。 
- 宁体[níng tǐ]使身体安适。 
- 宁昌[níng chāng]安定昌盛。 
- 宁一[níng yī]1.亦作“宁壹”。 2.安定统一。 
- 宁日[níng rì]和平安定的日子。 和平安定的日子 
- 宁许[níng xǔ]如此;这样。 
- 宁岁[níng suì]安宁的岁月。 
- 宁济[níng jì]安定匡济。 
- 宁乱[níng luàn]平息灾祸战乱。 
- 宁歌[níng gē]见“宁戚歌”。 
- 宁壹[níng yī]见“宁一”。 
- 宁殷[níng yīn]安定富庶。 
- 宁哥[níng gē]唐玄宗对其兄宁王的昵称。 
- 宁南[níng nán]指明左良玉。左于崇祯十七年封宁南伯,故称。 
- 宁武[níng wǔ]见“宁武子”。 
- 宁底[níng dǐ]见“宁许”。 
- 宁人[níng rén]安定民众。 
- 宁息[níng xī]①安宁:边事宁息。②安定休息:昼夜辛劳,不得宁息。 
- 宁戚歌[níng qī gē]《楚辞.离骚》“宁戚之讴歌兮”洪兴祖补注谓《三齐记》载其歌曰:“南山矸,白石烂,生不遭尧与舜禅。短布单衣适至骭,从昏饭牛薄夜半。长夜漫漫何时旦?”后遂以“宁戚歌”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。 
- 宁业[níng yè]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。 
宁[níng]字在中间的词语
- 克宁军[kè níng jūn]宋代的一种地方治安军队。 
- 贝宁王国[bèi níng wáng guó]西非古国。据传历三十一代君主后,于1170年接受伊费王子为国王,建立王国。首都贝宁城。15世纪后成为几内亚湾强国,统治今尼日利亚中西部地区。葡萄牙殖民者来到后,成为欧洲商人与非洲内陆贸易中心。17世纪末后衰落,1897年,沦为英国殖民地。 
- 坤宁宫[kūn níng gōng]在北京故宫内交泰殿后。广九楹,有东西二暖殿,明代为皇后居处。明刘若愚《酌中志.大内规制纪略》:“再北曰坤宁宫,皇后所居也。”清代为皇帝大婚的洞房。 
- 西宁市[xī níng shì]青海省省会。在省境东北部,兰青铁路终点,西格铁路和青藏公路起点。1945年设市。人口68.3万(1995年)。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和毛纺织工业基地。名胜古迹有东关清真大寺、北山寺。市郊湟中县有著名的塔尔寺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
- 不宁不耐[bù níng bù nài]不能忍耐。 
- 列宁主义[liè níng zhǔ yì]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。列宁(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)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,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,继承、捍卫了马克思主义,并在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,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,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,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,发展了马克思主义。 
- 管宁榻[guǎn níng tà]管宁所坐的榻。据晋皇甫谧《高士传.管宁》载:“﹝管宁﹞常坐一木榻上﹐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﹐榻上当膝皆穿。”后用行事端正之典。 
- 不宁奈[bù níng nài]同“不宁不耐”。 
- 南宁市[nán níng shì]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。在区境南部、西江支流邕江沿岸、湘桂铁路线上。1946年设市。人口122万(1995年)。为邕江流域物资集散地,水陆交通便利,内河航运西达百色、龙州,东通梧州、广州。为南防和南昆铁路的起点。有南湖、青山、大王滩等游览胜地。有广西大学、广西民族学院等高等学校。 
- 列宁装[liè níng zhuāng]见“列宁服”。 
- 天宁节[tiān níng jié]宋时定徽宗诞辰为天宁节。 
- 辽宁省[liáo níng shěng]简称“辽”。在中国东北地区南部,临黄海和渤海。面积14.59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034万(1995年),有满、蒙古等少数民族。清初置盛京,清末改奉天省,1929年改辽宁省。省会沈阳,中部为辽河平原,余为低山丘陵,南部形成辽东半岛。辽河纵贯南北。从南向北为暖温带和中温带、湿润区和半湿润区。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,以钢铁和机械工业为主,亦为温带水果和柞蚕茧的主要产区。 
- 安宁温泉[ān níng wēn quán]云南省著名旅游、疗养地。在昆明以西、安宁县西北。又名碧玉泉,有“天下第一汤”之称。有泉眼九个,主要分布在螳螂川东北岸。水温42安宁温泉45°c。弱碳酸盐型,可作饮料,治疗多种疾病。 
宁[nìng]字在开头的词语
宁[nìng]字的成语
- 宁缺毋滥[nìng quē wú làn]宁:宁愿;毋:不;滥:过度。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,宁可少一些,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。 宁愿空缺,也不要降低标准,一味求多 
- 宁死不屈[nìng sǐ bù qū]宁愿死也不屈服。 宁愿去死,也不屈从以大义拒敌,宁死不屈,竞燎身于烈焰中 
- 礼奢宁简[lǐ shē nìng jiǎn]指礼过多而苛烦,不如俭约些。 
宁[nìng]字在结尾的词语
- 毋宁[wú nìng]也作“无宁”。宁可,不如。副词。表示两相比较以后选取这一面:与其临渊羡鱼,毋宁退而结网|与其睡懒觉,毋宁早起散步。毋,发语辞。 
- 无宁[wú nìng]1.副词。毋宁:不自由,无宁死|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,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!2.(-nìng)副词。实乃;实在是:这点钱对于她,无宁是杯水车薪。3.不安静;不平静:搜奇日有富,嗜善心无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