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
沈相关字典
沈[shěn]字在开头的词语
- 沈浊[shěn zhuó]- 1.亦作“沉浊”。 2.污浊。多喻指风俗败坏的时世。 3.重浊。指声音低沉粗重。 4.重浊。浓重浑浊。
 
- 沈委[shěn wěi]- 谓久病委顿。
 
- 沈虑[shěn lǜ]- 深思熟虑。
 
- 沈达[shěn dá]- 深沉明达。
 
- 沈围[shěn wéi]- 犹沈腰。
 
- 沈氛[shěn fēn]- 阴沉之气。
 
- 沈定[shěn dìng]- 1.亦作“沉定”。 2.沉着镇定。
 
- 沈整[shěn zhěng]- 深沉整肃。
 
- 沈淀[shěn diàn]- 1.亦作“沉淀”。 2.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。 3.引申为凝聚;沉滞。 4.沉到溶液底层的难溶解的物质。
 
- 沈识[shěn shí]- 1.深识。指高明的见解。 2.指见识深远。
 
- 沈宴[shěn yàn]- 沉溺于宴乐。
 
- 沈悴[shěn cuì]- 1.亦作“沉悴”。 2.忧伤。 3.衰颓;疲萎。
 
- 沈滓[shěn zǐ]- 1.亦作“沉滓”。 2.指糟滓下沉的清酒。 3.沉下的渣滓。多用以比喻腐朽事物。
 
- 沈微[shěn wēi]- 隐蔽,隐伏。
 
- 沈沔[shěn miǎn]- 见“沈湎”。
 
- 沈心[shěn xīn]- 1.亦作“沉心”。 2.静心。 3.吃心。介意,往心里去。
 
- 沈香浦[shěn xiāng pǔ]- 1.亦作“沉香浦”。 2.地名。在广州市西郊的江滨。相传晋广州刺史吴隐之曾投沉香于其中,因而得名。
 
- 沈魅[shěn mèi]- 1.亦作“沉魅”。 2.沉迷惑乱。
 
- 沈疾[shěn jí]- 1.亦作“沉疾”。 2.重病。亦指患重病。
 
- 沈恨[shěn hèn]- 1.亦作“沉恨”。 2.深恨。
 
- 沈泳[shěn yǒng]- 犹潜泳。
 
- 沈烈[shěn liè]- 沉毅刚烈;深沉激烈。
 
- 沈浸[shěn jìn]- 1.亦作“沉浸”。 2.浸渍在水中。 3.多比喻潜心于某种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及思想活动中。
 
- 沈书浦[shěn shū pǔ]- 原名石头津,又称石头渚。相传为晋殷羡(字洪乔)沉书之处,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北赣江西岸。事出《晋书.殷浩传》:“洪乔为豫章太守,都下人士因其致书百余函。行次石头,皆投之水中曰:‘沈者自沈,浮者自浮,殷洪乔不为致书邮。’”
 
- 沈哀[shěn āi]- 1.亦作“沉哀”。 2.深沉的悲哀。
 
- 沈愁[shěn chóu]- 深愁。
 
- 沈嫚[shěn màn]- 见“沈漫”。
 
- 沈藴[shěn yùn]- 深沉蕴藉。
 
- 沈厄[shěn è]- 1.亦作“沉厄”。 2.深重的困苦,灾难。 3.长时期的阻挠﹑压制。
 
- 沈壮[shěn zhuàng]- 深沉雄壮。
 
- 沈昵[shěn nì]- 沉溺迷恋。
 
- 沈郁[shěn yù]- 1.亦作“沉郁”。 2.沉闷忧郁。 3.深刻含蕴;深沉蕴藉。
 
- 沈泯[shěn mǐn]- 湮没;泯灭。
 
- 沈醴[shěn lǐ]- 深泉。
 
- 沈阏[shěn è]- 1.实沈与阏伯,传说中的人物名。相传为高辛氏(帝喾)之子。实沈与其兄阏伯不和,时动干戈。尧因迁实沈于大夏,主参星;迁阏伯于商丘,主辰星。见《左传.昭公元年》。后因以“沈阏”作兄弟相残的典故。 2.沉滞阻塞。引申为官职未得升迁。
 
- 沈愈[shěn yù]- 1.亦作“沉愈”。 2.犹沉疴。
 
- 沈缀[shěn zhuì]- 犹沉绵。久病不愈。
 
- 沈种[shěn zhǒng]- 1.亦作“沉种”。 2.浸种,用清水或其他溶液浸泡种子,促使发芽。
 
- 沈切[shěn qiē]- 深切。
 
- 沈香色[shěn xiāng sè]- 1.亦作“沉香色”。 2.黄黑色。
 
- 沈塞[shěn sāi]- 1.谓不行于世。 2.谓沉物填塞。 3.犹渊塞。沉静笃实。
 
- 沈怨[shěn yuàn]- 1.亦作“沉怨”。 2.深积的怨恨。
 
- 沈洿[shěn wū]- 沉浸污染。
 
- 沈泒[shěn gū]- 指长远相传之流派。
 
- 沈流[shěn liú]- 沉入水流。
 
- 沈远[shěn yuǎn]- 深沉远大。
 
- 沈研[shěn yán]- 1.亦作“沉研”。 2.深入研究。
 
- 沈绵[shěn mián]- 1.亦作“沉绵”。亦作“沉绵”。 2.谓疾病缠绵,经久不愈。
 
- 沈珠浦[shěn zhū pǔ]- 1.亦作“沉珠浦”。 2.珠江的别名。
 
- 沈痗[shěn mèi]- 谓深深的忧伤。
 
- 沈奫[shěn yūn]- 1.亦作“沉奫”。 2.水深广貌。
 
- 沈祟[shěn suì]- 隐伏的灾祸。
 
- 沈酿川[shěn niàng chuān]- 水名。相传汉代郑弘于沈酿埭遇友无酒,投钱水中,酣饮而醉,因更此水名为“沈酿川”。
 
- 沈刻[shěn kè]- 1.亦作“沉刻”。 2.阴沉刻薄。 3.深刻。
 
- 沈首[shěn shǒu]- 犹斩首。
 
- 沈悲[shěn bēi]- 1.亦作“沉悲”。 2.极度悲伤。
 
- 沈灶产鼃[shěn zào chǎn wā]- 灶淹没于水中,日久致孳生青蛙。 形容水患严重。《国语·晋语九》:“﹝ 趙襄子 ﹞乃走 晉陽,晉 師圍而灌之,沈竈産鼃,民無畔意。”韦昭 注:“沈竈,懸釜而炊也。産鼃,鼃生於生竈也。鼃,蝦蟆也。”亦作“沈竈生鼃”。晋 成公绥《阴霖赋》:“百川泛濫,潢潦横流,沈竈生鼃,中庭運舟。”
 
- 沈唱[shěn chàng]- 低声歌唱。
 
- 沈悼[shěn dào]- 深切哀悼。
 
- 沈游[shěn yóu]- 1.亦作“沉游”。 2.犹潜游。
 
- 沈淡[shěn dàn]- 1.亦作“沉淡”。 2.见“沈淡”。
 
- 沈坠[shěn zhuì]- 1.亦作“沉坠”。 2.坠落。
 
- 沈溺[shěn nì]- 1.亦作“沉溺”。 2.沉没在水中。 3.谓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。 4.比喻苦难﹑痛苦的处境。 5.沉沦,隐伏。 6.泯灭。 7.指被埋没的贤才。 8.沉迷,迷恋。 9.风湿病。
 
- 沈红[shěn hóng]- 1.亦作“沉红”。 2.犹殷红。
 
- 沈葘[shěn zī]- 指洪水。
 
- 沈下[shěn xià]- 1.亦作“沉下”。 2.低下。
 
- 沈垫[shěn diàn]- 1.亦作“沉垫”。 2.沉没,淹没。指水灾。
 
- 沈香拐[shěn xiāng guǎi]- 1.亦作“沉香拐”。 2.用沉香木制成的拐杖。
 
- 沈从文[shěn cóng wén]- 沈从文(1902-1988)小说家,散文家,民俗学家。湖南凤凰人。苗族。1923年开始文学创作。1929年起先后在中国公学、武汉大学、青岛大学、西南联大等校任教。建国后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、全国政协常委,专事出土文物研究。著有中篇小说《边城》、《长河》,散文集《湘行散记》及论著《中国丝绸图案》、《唐宋铜镜》、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等。有《沈从文文集》。
 
- 沈江[shěn jiāng]- 1.谓沉尸于江。 2.谓投江自尽。
 
- 沈牛[shěn niú]- 1.亦作“沉牛”。 2.即水牛。 3.谓古代沉牛于水,以祭川泽。 4.指战国秦李冰沉石犀以厌水精之处。
 
- 沈浄[shěn jìng]- 深沉纯净。
 
- 沈闾[shěn lǘ]- 古剑名。
 
- 沈后[shěn hòu]- 落后。
 
- 沈枪[shěn qiāng]- 1.亦作“沉枪”。亦作“沈槍”。 2.即绿沉枪。
 
- 沈颠[shěn diān]- 没顶。
 
- 沈犹[shěn yóu]- 复姓。春秋战国时有沈犹行。见《孟子.离娄下》。
 
- 沈緜[shěn mián]- 亦作“沉绵”。 见“沉绵”。
 
- 沈细[shěn xì]- 1.亦作“沉细”。 2.谓沉钓丝于水中。 3.指胃中沉积的食物碎屑。 4.指脉搏隐伏微弱。 5.低沉细微。
 
- 沈痼[shěn gù]- 1.亦作“沈锢”。亦作“沉痼”。亦作“沉锢”。 2.积久难治的病。 3.用以比喻积久难改的陋习积弊。
 
- 沈阴[shěn yīn]- 1.亦作“沉阴”。 2.谓积云久阴。 3.阴暗;阴沉。 4.借指黑暗统治。 5.指地下。
 
- 沈齐[shěn qí]- 五齐之一。指糟滓下沉的清酒。
 
- 沈泉[shěn quán]- 1.亦作“沉泉”。 2.指深渊。比喻险境。 3.犹言没入深渊之中。
 
- 沈灰[shěn huī]- 1.指沉埋于昆明池底的黑灰。附会为佛教所谓“劫灰”。语出南朝梁慧皎《高僧传.译经上.竺法兰》:“昔汉武穿昆明池底,得黑灰……兰云:‘世界终尽,劫火洞烧。此灰是也。’” 2.犹死灰。已熄灭的灰烬。
 
- 沈身[shěn shēn]- 1.谓以躯体沉于水中;投水自尽。 2.沉滞。指长期不升迁。
 
- 沈屈[shěn qū]- 1.亦作“沉屈”。 2.埋没屈抑;屈沉。 3.指湮没;泯灭。 4.沉冤。
 
- 沈锢[shěn gù]- 1.亦作“沉锢”。 2.见“沈痼”。 3.长久禁锢。
 
- 沈水香[shěn shuǐ xiāng]- 1.亦作“沉水香”。 2.即沉香。 3.指以沉香制作的香。
 
- 沈檀[shěn tán]- 1.亦作“沉檀”。 2.指沉香木和檀木。二者均为香木。 3.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两种著名的熏香料。 4.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。 5.指妆饰用的颜料。色深而带润泽者叫“沈”;浅绛色叫“檀”。唐﹑宋妇女闺妆多用之:或用于眉端,或用在口唇上。南唐李煜《一斛珠》词:“晓妆初过﹐沈檀轻注些儿个﹐向人微露丁香颗。”一说﹐指沉香﹑檀香。见宋洪刍《香谱.江南李主帐中香法》。
 
- 沈埋[shěn mái]- 1.亦作“沉埋”。 2.埋藏;深藏。 3.犹言埋首。谓专心工作。 4.埋没。 5.借指死。
 
- 沈璧[shěn bì]- 1.谓沉璧于河。古代盟誓或祭祀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。 2.指映在水中的月影。
 
- 沈冤[shěn yuān]- 1.亦作“沉冤”。 2.谓难以辩白或久未昭雪的冤屈。
 
- 沈饮[shěn yǐn]- 1.亦作“沉饮”。 2.谓大量喝酒。
 
- 沈佚[shěn yì]- 沉溺放纵。
 
- 沈机[shěn jī]- 1.亦作“沉机”。 2.见“沈几”。
 
- 沈悍[shěn hàn]- 1.亦作“沉悍”。 2.沉毅勇猛。
 
- 沈卢[shěn lú]- 古剑名。
 
- 沈志[shěn zhì]- 谓潜隐志向。
 
- 沈靖[shěn jìng]- 1.亦作“沉靖”。 2.沉静。
 
- 沈极[shěn jí]- 犹言极为沉重。
 
- 沈冥[shěn míng]- 1.亦作“沉冥”。 2.谓幽居匿迹。 3.指隐居的人。 4.低沉冥寂。 5.昏暗;幽暗。 6.犹埋没,沉沦。 7.沉迷。 8.佛教语。犹幽冥。亦指幽冥中人。
 
- 沈亘[shěn gèn]- 1.亦作“沉亘”。 2.犹言深深地萦绕。
 
- 沈搁[shěn gē]- 1.亦作“沉搁”。亦作“沈阁”。亦作“沉阁”。 2.犹搁置;耽搁。
 
- 沈霾[shěn mái]- 1.亦作“沉霾”。 2.阴霾。 3.埋没;泯灭。
 
- 沈蓝[shěn lán]- 1.亦作“沉蓝”。 2.深蓝。
 
- 沈液[shěn yè]- 指雨水。
 
- 沈陆[shěn lù]- 1.亦作“沉陆”。 2.谓国土沦陷。
 
- 沈榆[shěn yú]- 1.亦作“沉榆”。 2.香木名。
 
- 沈荫[shěn yīn]- 1.亦作“沉荫”。 2.阴暗而荫凉。
 
- 沈穆[shěn mù]- 1.亦作“沉穆”。 2.深沉淳和。
 
- 沈菀[shěn wǎn]- 沉郁,郁结不舒。
 
- 沈酒[shěn jiǔ]- 沉面于酒。
 
- 沈懿[shěn yì]- 1.亦作“沉懿”。 2.深沉。
 
- 沈结[shěn jié]- 1.指内热引起的胸中烦闷。 2.郁结。
 
- 沈园[shěn yuán]- 南宋时名园。在浙江省绍兴市内。原为沈姓旧业,故名。相传南宋诗人陆游曾会出妻唐琬于此。
 
- 沈邃[shěn suì]- 1.深沉。指思想感情不外露。 2.深邃,精深。
 
- 沈匿[shěn nì]- 1.亦作“沉匿”。 2.隐藏。
 
- 沈雅[shěn yǎ]- 深沉雅正。
 
- 沈诬[shěn wū]- 1.亦作“沉诬”。 2.犹沉冤。
 
- 沈卧[shěn wò]- 久卧。
 
- 沈悫[shěn què]- 沈厚诚笃。
 
- 沈审[shěn shěn]- 1.亦作“沉审”。 2.深沉明察;沉稳谨慎。
 
- 沈详[shěn xiáng]- 1.沉静安详。 2.深为同情。
 
- 沈废[shěn fèi]- 1.亦作“沉废”。 2.谓埋没在下层,不被起用。 3.谓久病不愈而不能做事。
 
- 沈痛[shěn tòng]- 1.亦作“沉痛”。 2.深切的悲痛。 3.深沉痛切;深刻。
 
- 沈静[shěn jìng]- 1.亦作“沉静”。 2.沉稳闲静;平静。 3.寂静。
 
- 沈德[shěn dé]- 1.亦作“沉德”。 2.谓丧失道德。
 
- 沈和[shěn hé]- 深沉平和。
 
- 沈郎钱[shěn láng qián]- 1.钱币名。晋沈充所铸。 2.指榆荚。榆未生叶时,枝条间先生榆荚,形状似沈充所制之钱,故称。俗亦称榆钱。
 
- 沈阳市[shěn yáng shì]- 辽宁省省会。在省境中东部,京哈、沈大、沈丹、沈吉等铁路交会境内。以在浑河支流沈水之阳得名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清代称“盛京”、“奉天”。1934年设市。人口472.8万(1995年)。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。有著名的沈阳机床厂,是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。有沈阳故宫、东陵(福陵)、北陵(昭陵)等名胜古迹。北陵东北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烈士陵园。
 
- 沈灶产蛙[shěn zào chǎn wā]- 灶淹没于水中,日久致孳生青蛙。形容水患严重。
 
- 沈耽[shěn dān]- 1.亦作“沉耽”。 2.沉溺;陷入。
 
- 沈峻[shěn jùn]- 深沉峻峭。
 
- 沈魂[shěn hún]- 1.亦作“沉魂”。 2.沉冤之魂;亡魂。
 
- 沈几[shěn jǐ]- 1.亦作“沈机”。亦作“沉机”。亦作“沉几”。 2.事物隐微的征兆。 3.犹深谋。
 
- 沈博[shěn bó]- 渊深广博。
 
- 沈熟[shěn shú]- 1.亦作“沉熟”。 2.谓睡得很熟。
 
- 沈明石鸡[shěn míng shí jī]- 1.亦作“沉明石鸡”。 2.传说中的奇鸡。
 
- 沈郎腰[shěn láng yāo]- 沈腰。
 
- 沈滞[shěn zhì]- 1.亦作“沉滞”。 2.积滞;郁积。 3.犹隐退。 4.指仕宦久不迁升。 5.泛指长期处于某种状况;停滞。 6.拖延时日;耽搁。 7.滞留;淹留。 8.滞重,不灵便。 9.谓疾病沉重,经久不愈。
 
- 沈香[shěn xiāng]- 1.亦作“沉香”。 2.香木名。产于亚热带,木质坚硬而重,黄色,有香味。心材为著名熏香料。中医以含有黑色树脂的树根或树干加工后入药,有镇痛﹑健胃等作用。亦指这种植物的木材。又名“伽南香”或“奇南香”。 3.指用沉香制作的香。 4.文学故事人物名。华山三圣母的儿子,由父亲带在人间抚养。曾因抱不平打死权相之子。后来知道母亲被舅父二郎神压在华山下,就力战二郎神,斧劈华山,救出母亲。元张时起杂剧《沉香太子劈华山》曾铺叙其事,惟今已不传。后流行于说唱文学中,并改编为各种戏曲剧目,如京剧《宝莲灯》即演其事。
 
- 沈致[shěn zhì]- 深沉致密。
 
- 沈郎[shěn láng]- 1.指南朝梁沈约。亦借指腰肢瘦损之义。 2.指晋沈充。参见“沈郎钱”。
 
- 沈光香[shěn guāng xiāng]- 1.亦作“沉光香”。 2.一种异香,烧之有光。
 
- 沈汩[shěn gǔ]- 1.淹没。 2.沉沦。
 
- 沈宋[shěn sòng]- 唐诗人沈佺期﹑宋之问的并称。
 
- 沈灶生鼃[shěn zào shēng wā]- 见“沈竈産鼃”。
 
- 沈犗[shěn jiè]- 谓沉下犍牛以为钓饵。语出《庄子.外物》:“任公子为大钩巨缁,五十犗以为饵,蹲乎会稽,投竿东海,旦旦而钓,期年不得鱼。”
 
- 沈茂[shěn mào]- 为人深沉,才德出众。
 
- 沈着脸[shěn zhe liǎn]- 1.亦作“沉着脸”。 2.谓面部表情不愉快。
 
- 沈覆[shěn fù]- 1.亦作“沉覆”。 2.覆没。
 
- 沈泥[shěn ní]- 1.亦作“沉泥”。亦作“沉泥”。 2.沉入泥中。 3.指沉积泥土。
 
- 沈遁[shěn dùn]- 隐逸。
 
- 沈麝[shěn shè]- 1.亦作“沉麝”。 2.沉香和麝香两种香料。 3.指用沉香﹑麝香制成的香。
 
- 沈吟[shěn yín]- 1.亦作“沉吟”。 2.深思。 3.谓深深的思念。 4.迟疑,犹豫。 5.低声吟味;低声自语。 6.沉重。
 
- 沈谢[shěn xiè]- 1.南朝宋谢灵运与南朝梁沈约的并称。两人均为著名文学家。 2.为沈约和南朝齐谢朓的并称。
 
- 沈人[shěn rén]- 沉沦在下之贤人。
 
- 沈澹[shěn dàn]- 亦作“沉淡”。沉静淡泊。
 
- 沈潭[shěn tán]- 1.亦作“沉潭”。 2.把人投进潭水里淹死。封建家族对违犯族规的人所施行的一种残酷刑罚。
 
- 沈厚[shěn hòu]- 1.亦作“沉厚”。 2.朴实稳重。 3.深厚。指由上到下或由外到内的距离很大。 4.深沉。形容程度深。
 
- 沈屯[shěn tún]- 沉闷。
 
- 沈水[shěn shuǐ]- 1.亦作“沉水”。 2.晋嵇含《南方草木状.蜜香沉香》:“此八物同出于一树也……木心与节坚黑,沉水者为沉香,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。”后因以“沉水”借指沉香。 3.没入水中。
 
- 沈粹[shěn cuì]- 1.亦作“沉粹”。 2.沈厚纯良。
 
- 沈藏[shěn cáng]- 隐藏;藏匿。
 
- 沈楼[shěn lóu]- 楼名。原名玄畅楼,又名八咏楼。后避清康熙玄烨讳又改为元畅楼。在浙江省金华市南隅,婺江北岸。南朝齐隆昌元年沈约为东阳太守时所建。崔融﹑崔颢﹑严维﹑李清照等都曾登楼揽胜,赋留名篇。宋元以来迭经毁建,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。
 
- 沈楞[shěn léng]- 1.亦作“沉楞”。 2.迟疑发呆。
 
- 沈醟[shěn yòng]- 谓无节制地饮酒。
 
- 沈落[shěn luò]- 1.亦作“沉落”。 2.坠落。 3.没落,沦落。
 
- 沈懑[shěn mèn]- 沉闷,不舒畅。
 
- 沈辜[shěn gū]- 古代宰牲以祭川。
 
- 沈阳故宫[shěn yáng gù gōng]- 在辽宁省沈阳市旧城中心。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的宫殿。建于1625-1636年。占地4.6万平方米。共分三路,中路为主体建筑,有崇政殿、凤凰楼和清宁宫。崇政殿为正殿,俗称“金銮殿”。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主,西路建筑以文溯阁为主。整个建筑,金碧辉煌,仅次于北京故宫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
- 沈儁[shěn jùn]- 深沉俊逸。
 
- 沈木[shěn mù]- 1.亦作“沉木”。 2.《后汉书.西南夷传.哀牢》:“哀牢夷者,其先有妇人名沙壹,居于牢山。尝捕鱼水中,触沈木若有感,因怀?,十月,产子男十人。后沈木化为龙,出水上。”后以“沈木”借指夷族。 3.即沉香。
 
- 沈族[shěn zú]- 灭族。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。一人犯罪,全族受诛。语本《书.泰誓上》:“罪人以族。”孔传:“一人有罪,刑及父母兄弟妻子”。
 
- 沈凝[shěn níng]- 1.亦作“沉凝”。 2.沉厚凝重。 3.低沉徐缓。 4.凝滞,停止流动。
 
- 沈痾[shěn kē]- 亦作“沉痾”。见“沉疴”。
 
- 沈恸[shěn tòng]- 1.亦作“沉恸”。 2.极其悲痛。
 
- 沈漠[shěn mò]- 沉静淡泊。
 
- 沈鄣[shěn zhāng]- 1.亦作“沉鄣”。 2.蔽塞。鄣,“障”的本字。
 
- 沈凈[shěn jìng]- 深沉纯净。
 
- 沈木香[shěn mù xiāng]- 1.亦作“沉木香”。 2.即沉香。
 
- 沈大铁路[shěn dà tiě lù]- 从辽宁沈阳经鞍山到大连。长397千米。1903年筑成。现为复线。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铁路干线。
 
- 沈荡[shěn dàng]- 放荡。沈,通“淫”。放纵,恣肆。
 
- 沈尚书[shěn shàng shū]- 1.沈约历仕南朝宋﹑齐﹑梁三代,梁武帝时,官至尚书令,故称。 2.鹤的别名。
 
- 沈剧[shěn jù]- 谓病情沉重,病势加剧。
 
- 沈疴[shěn kē]- 1.亦作“沉疴”。亦作“沉痾”。亦作“沈疴”。 2.重病;久治不愈的病。
 
- 沈逊[shěn xùn]- 1.亦作“沉逊”。 2.沉潜逊退。
 
- 沈钿钿[shěn diàn diàn]- 亦作“沉钿钿”。同“沈甸甸”。
 
- 沈练[shěn liàn]- 1.亦作“沉练”。 2.沉着练达。
 
- 沈鸷[shěn zhì]- 1.亦作“沉鸷”。 2.深沉勇猛。 3.指阴沉厉害。 4.指诗文气势沉雄。
 
- 沈渐[shěn jiàn]- 见“沈潜”。
 
- 沈祠[shěn cí]- 古时祭水神之礼仪。因祭时须沉牲畜﹑珪璧等,故名。
 
- 沈点点[shěn diǎn diǎn]- 亦作“沉点点”。同“沈甸甸”。
 
- 沈眠[shěn mián]- 1.亦作“沉眠”。 2.犹酣睡;昏睡。 3.长眠。指死。
 
- 沈陷[shěn xiàn]- 1.亦作“沉陷”。 2.沦陷。 3.地面或建筑物的基础陷落下去。 4.沉沦,陷入不好的境地或不愉快的情绪之中。
 
- 沈住气[shěn zhù qì]- 1.亦作“沉住气”。 2.谓在情况紧急或感情激动时克制自己,保持镇静。
 
- 沈情[shěn qíng]- 犹幽情。
 
- 沈猜[shěn cāi]- 1.亦作“沉猜”。 2.深沉猜忌;深疑。
 
- 沈深[shěn shēn]- 1.亦作“沉深”。 2.深沉;沉着。 3.极深。 4.犹精深;深邃。 5.指深谙。 6.指深水。 7.色泽深暗,深黑。
 
- 沈溃[shěn kuì]- 1.亦作“沉溃”。 2.谓神志异常昏乱。溃,通“愦”。
 
- 沈湎[shěn miǎn]- 1.亦作“沈?”。亦作“沈沔”。亦作“沉湎”。 2.犹沉溺。多指嗜酒。 3.犹沉浸。比喻潜心于某种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。
 
- 沈挚[shěn zhì]- 1.亦作“沉挚”。 2.深沉真挚。
 
- 沈括[shěn kuò]- 沈括(1031-1095)北宋科学家、政治家。字存中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博学多闻,对天文、地理、典制、律历、音乐、医药等均有研究。曾参与王安石变法。1075年出使辽国,力斥其夺地之谋。晚年隐居润州(今江苏镇江)梦溪园,总结古代科技方面的发明创造,写成《梦溪笔谈》。
 
- 沈寒[shěn hán]- 严寒。
 
- 沈稼[shěn jià]- 1.亦作“沉稼”。 2.淹没于水中的庄稼。
 
- 沈忌[shěn jì]- 深沉猜忌。
 
- 沈鸿[shěn hóng]- 沈鸿(1906- )机械工程专家。浙江海宁人。自学成才。曾任一机部副部长。中科院院士。主持设计制造1.2万吨水压机、火车轮箍轧机等。主编有《机械工程手册》和《电机工程手册》。
 
- 沈疑[shěn yí]- 1.亦作“沉疑”。 2.迟疑。 3.欺诈。沈,通“抌”。
 
- 沈膇[shěn zhuì]- 1.亦作“沉膇”。 2.《左传.成公六年》:“郇瑕氏土薄水浅……于是有沈溺重膇之疾。”杜预注:“沈溺,湿疾;重膇,足肿。”后以“沈膇”比喻文辞滞重,不飞动。
 
- 沈梦[shěn mèng]- 1.亦作“沉梦”。 2.犹酣梦。
 
- 沈敏[shěn mǐn]- 1.亦作“沉敏”。 2.沉着聪慧。
 
- 沈辞[shěn cí]- 深沉之辞。
 
- 沈闷[shěn mèn]- 1.亦作“沉闷”。 2.谓沉重,烦闷;不爽朗﹑舒畅。 3.天气﹑气氛等使人感到沉重而烦闷。
 
- 沈伏[shěn fú]- 1.亦作“沉伏”。 2.滞郁。 3.官职不显,不受重用;埋没。 4.指隐藏。 5.中医谓脉搏隐伏,须重按始得。
 
- 沈抑[shěn yì]- 1.亦作“沉抑”。 2.犹言退隐。 3.犹抑郁。 4.谓受压抑而致埋没。 5.指声音低沉。
 
- 沈范[shěn fàn]- 南朝梁诗人沈约﹑范云的并称。沈约曾领中书令迁尚书令,范云曾领太子中庶子迁尚书右仆射。
 
- 沈吉铁路[shěn jí tiě lù]- 从辽宁沈阳经抚顺到吉林。长446千米。1929年全线通车。是东北地区联系辽、吉两省的铁路干线之一。
 
- 沈济[shěn jì]- 1.亦作“沉济”。 2.谓深沉能成大事。
 
- 沈长[shěn cháng]- 1.亦作“沉长”。 2.长久;漫长。
 
- 沈陨[shěn yǔn]- 1.坠落。 2.喻衰落。
 
- 沈黑[shěn hēi]- 1.亦作“沉黑”。 2.犹黑沉沉。
 
- 沈井[shěn jǐng]- 1.亦作“沉井”。 2.沉入井中。指宋遗民郑思肖将所著《心史》贮以铁函,置于井中。思肖,号所南。 3.深基础或地下结构物的一种型式。先在地面上筑好一段(或全部)井身,放置施工位置,挖去井内的土,使它逐渐下沉。以后逐段接长井身,直至沉到预定深度为止。也做地下的水泵房或水池。或用混凝土填实,作为大型桥梁﹑重型建筑物的基础。
 
- 沈钩[shěn gōu]- 投鱼钩于水。亦谓钓鱼。
 
- 沈周[shěn zhōu]- 沈周(1427-1509)明代画家。字启南,号石田,晚号白石翁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不事科举,以绘画作诗为业。擅画山水,中年后所绘大幅风格沉着浑厚。亦作细笔,人称“细沈”。兼工花鸟、人物。与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并称“吴门四家”。又工书善诗文。有《东庄图》等存世。著有《石田集》。
 
- 沈颠颠[shěn diān diān]- 亦作“沉颠颠”。同“沈甸甸”。
 
- 沈带[shěn dài]- 沈腰之带。宽沈带,指身体瘦损。
 
- 沈奥[shěn ào]- 1.亦作“沉奥”。 2.深邃奥妙。 3.指深奥的学理。 4.指大地。语出《文选.班固》:“有沈而奥。”李善注:“奥,浊也。言两仪始分之时,其气和同,沈而浊者为地,浮而轻者为天。”
 
- 沈尹默[shěn yǐn mò]- 沈尹默(1883-1971)书法家,诗人。原名君默,字中,后改今名,号秋明、匏瓜,浙江吴兴(今湖州)人。曾任北京大学教授、北平大学校长。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。工楷、行、草书,尤擅行书,清圆秀润中见刚健遒劲。擅诗,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曾发表白话诗。旧体诗词功力亦深。有《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》、《沈尹默诗词集》等。
 
- 沈东阳[shěn dōng yáng]- 指南朝梁著名文学家﹑史学家沈约。沈约曾任东阳太守,故称。
 
- 沈涵[shěn hán]- 1.亦作“沉涵”。 2.沉浸;涵泳。
 
沈[shěn]字在结尾的词语
- 康沈[kāng shěn]- 享乐无度。沈,溺于所好。
 
- 飘沈[piāo shěn]- 飘泊沉沦。
 
- 病沈[bìng shěn]- 1.指多病瘦损的沉约。
 
- 郁沈[yù shěn]- 忧郁沉闷;忧闷阴沉。
 
- 抑沈[yì shěn]- 1.压抑沉沦。 2.抑郁。
 
- 阴沈[yīn shěn]- 见“阴沉”。
 
- 荒沈[huāng shěn]- 犹沉湎。纵酒无度。
 
- 湮沈[yān shěn]- 1.亦作“湮沉”。 2.埋没;沉沦。
 
- 平沈[píng shěn]- 谓物体入水沉浮之度高下相等,亦作“平沉”。
 
- 深沈[shēn shěn]- 1.亦作“深沉”。 2.深刻周密。 3.沉着持重。 4.形容极深。 5.重;沉重。 6.深邃隐蔽。 7.低沉。
 
- 酖沈[dān shěn]- 沉浸,迷恋。
 
- 飞沈[fēi shěn]- 1.亦作“飞沉”。 2.飞升和沉落。 3.指鸟和鱼。 4.指声调的平清和仄浊。 5.指山和河。
 
- 极沈[jí shěn]- 谓最深处。
 
- 森沈[sēn shěn]- 见“森沉”。
 
- 曹沈[cáo shěn]- 曹植﹑沈约的并称。
 
- 浮沈[fú shěn]- 1.亦作“浮沉”。 2.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。 3.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。 4.随波逐流。谓追随世俗。 5.喻升降﹑盛衰﹑得失。 6.埋没;沉沦。 7.出现和消失。 8.指书信未送到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:“殷羡作豫章郡太守。临去﹐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。既至石头﹐悉掷水中﹐因祝曰:‘沈者自沈﹐浮者自浮﹐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!’”后称书信未送到为“浮沈”。
 
- 幽沈[yōu shěn]- 1.亦作“幽沉”。 2.犹堙没。 3.卑微。 4.深藏;隐藏。 5.指潜藏在内心的怨恨或不平。 6.隐居。 7.低沉;阴沉。
 
- 阒沈[qù shěn]- 寂静。
 
- 陆沈[lù shěn]- 见“陆沉”。
 
- 涵沈[hán shěn]- 含藏。
 
- 漂沈[piāo shěn]- 见“漂沉”。
 
- 溺沈[nì shěn]- 犹沉沦。
 
- 湛沈[zhàn shěn]- 沉浸。沈,同“沉”。
 
- 緑沈[lǜ shěn]- 1.亦作“绿沉”。浓绿色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七○二引 晋 陆翽《邺中记》:“﹝ 石虎 ﹞用象牙桃枝扇,其上竹或緑沉色,或木兰色,或作紫紺色,或作鬱金色。”唐 皮日休《公斋四咏·新竹》:“一架三百本,緑沉森冥冥。”
 
- 回沈[huí shěn]- 水流曲折深广貌。
 
- 兔缺乌沈[tù quē wū shěn]- 犹兔走乌飞。
 
- 稽沈[jī shěn]- 滞留。
 
- 勇沈[yǒng shěn]- 勇敢沉着。
 
- 堙沈[yīn shěn]- 埋没,沦落。
 
沈[shěn]字的成语
- 沈腰潘鬓[shěn yāo pān bìn]- 形容姿态、容貌美好(特指男子)。
 
- 沈诗任笔[shěn shī rèn bǐ]- ①南朝梁沈约以诗着称,任昉以表、奏、书、启诸体散文擅名,时人称为“沈诗任笔”。笔,指无韵之文。②用以泛指诗文。
 
- 愁潘病沈[chóu pān bìng shěn]- 泛指烦恼和疾病。
 
- 断管残沈[duàn guǎn cán shěn]- 残缺不全的字画。管,笔;沈,墨汁。
 
- 潘鬓沈腰[pān bìn shěn yāo]- 潘鬓:晋潘岳年始三十二岁,即生白发;沈腰:南朝梁沈约老病,百余日中,腰带数移孔。形容身体消瘦,头发斑白。
 
沈[shěn]字在中间的词语
- 京沈铁路[jīng shěn tiě lù]- 从北京经天津到辽宁沈阳。长859千米。分段筑成。其中1881年兴建的唐胥(唐山矿区至胥各庄)段长10千米,为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。1912年全线通车。初名京奉铁路,1928年改北宁铁路。1949年后改今名。现与沈哈铁路合称京哈铁路。
 
- 辽沈战役[liáo shěn zhàn yì]-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。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作战方针,东北解放军在林彪、罗荣桓指挥下,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了辽沈战役。这次战役历时五十二天,解放军歼敌四十七万人,解放了东北全境,并为解放平津和华北准备了前提条件。
 
- 雾沈云暝[wù shěn yún míng]- 浓厚的云雾﹐晦暗的天色。
 
- 酾沈淡灾[shāi shěn dàn zāi]- 疏导分散水流以缓和消除灾情。
 
沈[chén]字在开头的词语
- 沈鱼落雁[chén yú luò yàn]- 1.亦作“沉鱼落雁”。 2.《庄子.齐物论》:“毛嫱﹑丽姬,人之所美也;鱼见之深入,鸟见之高飞。”本谓人之所美而鱼鸟避之。后世用“沈鱼落雁”形容女子容貌极美。
 
- 沈没[chén mò]- 1.亦作“沉没”。 2.没入水中。 3.借指死亡。 4.埋没;湮没。 5.落入。 6.隐没;消失。 7.犹沉迷;沉浸。 8.降落。
 
- 沈沈[chén chén]- 1.盛貌;茂盛貌。 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不以曲故,是非相尤。茫茫沉沉,是谓大治。”高诱 注:“茫茫沉沉,盛貌。”《文选·谢朓<始出尚书省>诗》:“衰柳尚沉沉,凝露方泥泥。”李善 注:“沉沉,茂盛之貌也。”唐 李咸用《题王处士山居》诗:“云木沉沉夏亦寒,此中幽隐几经年。”宋 范成大《桔园》诗:“沉沉剪綵山,垂垂万星毬。”
 
- 沈默寡言[chén mò guǎ yán]- 性情沉静,很少说话。
 
沈[chén]字在结尾的词语
- 绿沈[lǜ chén]- 浓绿色。
 
